【实践教学】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武汉晴川学院产品设计专业赴大余湾开展实践教学

作者: 时间:2025-04-16 点击数:

日,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2023级产品设计专业师生赴湖北省黄陂区大余湾古村落开展专业实践教学考察活动。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余湾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现存40余栋明清赣派建筑,其独特的建筑形制与文化底蕴为设计学科实践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




解码传统建筑,探索设计本源

在带队教师李刚教授的指导下,学生们以专业视角系统考察古村建筑群,从榫卯结构、空间布局到装饰纹样,深入分析传统设计语言与现代功能的融合。青石板街巷间,学生们通过测绘、摄影、手绘等方式记录建筑细节,尤其对“天井”设计体现的采光通风与“四水归堂”文化寓意展开研讨。“传统建筑兼顾实用与人文,这种思维正是现代产品设计的核心逻辑。”一名学生在调研报告中写道。


非遗工艺启发可持续设计

实践教学中,师生重点调研了当地竹编与土陶制作技艺。竹篾的编织规律、陶土的成型工艺成为学生们探讨材料创新的切入点。有学生提出:“竹编的模块化结构可应用于环保家具设计,而陶土的塑性特点能为产品造型提供新思路。”通过实地观摩非遗传承人演示,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对当代绿色设计的启示价值。


文化符号的现代设计转译

考察团队还聚焦于村落中的文化符号,如祠堂楹联、农耕器具、节庆装饰等,通过设计思维将其转化为可应用的视觉元素与功能原型。这些素材将纳入课程作业库,为后续的文创产品开发、毕业设计提供基础资源。


实践教学赋能乡村振兴

据李刚教授介绍,此次考察是学院“设计赋能乡村振兴”计划的实践环节,旨在通过沉浸式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真正的设计教育必须扎根现实场景,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产业需求的结合点。”他表示,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实践教学成果向实际项目转化。

据悉,本次考察成果将应用于产品快题设计、学科竞赛及文创开发,部分作品计划参与全国大学生设计赛事。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始终强调“以实践驱动创新”,此次大余湾之行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为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年轻设计力量的新视角。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